武汉伤学院

 找回密码
 马上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武汉伤学院 伤院历史 校园明星 查看内容

【专题】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—潘东潮

2008-6-25 00:00| 发布者: mhz| 查看: 3638| 评论: 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习依旧 创新依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专访潘东潮大师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通社独家供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

“学习,升华,创新他做到了,他的激情让我深信创造会继续下去。”------与潘大师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。

在烹饪行业内,“全国烹饪大师”则是最高的职称。全国享有这一职称的才236个,潘东潮老师就是其中一位。

在欣喜与期待中,等待潘东潮大师对专访的回应。“那好吧,专访是吧,那就来吧!”,真好,潘大师答应了,我们还硬是把潘大师从实训室里请出来了。

聊到潘大师在“全国烹饪大师”的评比现场时,潘大师说的就只有这一句:“我在现场没有什么担心的,在答辩、现场问答、现场展示的环节中我都很自信。”就是这样,对于自己的成绩言语不多,有的是默默的奉献。在2006年的“全国烹饪大师”的评比中,潘大师的表现是最好的,四十三岁的潘大师在现场可算是年轻气盛了。

潘老师在学生眼里,和蔼又严厉,从潘大师的言语中似乎看到了潘老师担心自己学生的画面,“对于自己的学生,我总是全无保留的教授,反而担心的是学生不用心的去学。”。

是啊,现在学生的思想涣散。在潘大师的学生时代,都是很刻苦的学厨。“在当时就有这样的思想来指引着我们------‘干一行,爱一行,又红又专’。”在刻苦的学习路程中,潘大师也是有个成长过程的。潘老师说到:“在当时啊,做厨子是没有什么人做的,被认为是三下九流,长辈一代也认为是自己的孩子不愿多书了,没办法了,就把他送去学厨。”

学厨之前上的第一堂课------行业思想教育。那时的老师的第一任务就是稳定学生的思想,排除社会压力,安心学厨。潘老师说他也是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,渐渐的稳定下来的,稳定后就是很刻苦的学习,想到的就是学精。

“那是我当时实习的条件艰苦的多(比现在),我们那时也是八点上课的,老师要来做示范。早上啊六点就得起来生炉子,当时都还是烧煤炭的,起来了就到周边拣些柴火,把火升好了,老师就来做菜做示范。”在刻苦的环境中,潘老师依然是严格要求自己,“学好,学扎实”。潘老师告诉我,当时他们在外边的实习啊就是去那些办酒席的地方做厨子。(以前不像现在办酒席都到宾馆、饭店,都是在自个家里请个厨子办)“那时啊,像这种情况是多的很,比较起来,我那时实习的还是比较多的,对于自己技术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。”,潘老师笑了。

在艰苦中奋进,在环境中求优。一路走来“从不后悔干这行,而且还干的有滋有味的”, “现在也还在不断的学习、创新”。“为人师长了,依然热爱着自己的专业,并且把热情传递给学生”(谈到潘老师的学生时,让我感受到了)。

“‘教与学相长’是我做老师的原则,特别是作为烹饪教师来说,在教学生时也是自己学习的时候。”要做好大学烹饪老师这一职务也还真是不容易的,“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外边的新事物,不仅一味的吸收,我是还有把学来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一遍的,并且捉住它的优点,改进它的缺点,在把学到的东西提升后在拿来教给我的学生。”潘老师的辛勤,带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(这是在我与潘老师的学生交谈中能体会的)

潘东潮大师的简要事件:

1986年在深圳业内积累了一年实战经验

1986年从深圳回后,正式从教

1993年在第三届“全国烹饪大赛”中夺冠

1997年荣获第一届“武汉技术能手”称号

1997年随学校访日团到日本进行为期7天的交流、学习、授课

2001年武汉市与日本大分市两市交流期间在日本大分市举办的“武汉市美食节”、“武汉市豆皮节”两节中都以特邀厨师出现在现场

2006年获得“全国烹饪大师”职称

2007年在223名商院奥运餐饮服务学生中,潘大师的儿子也在其列(可谓是子承父业)。

潘东潮大师的书:

《地方风味篇——鄂菜大系》潘东潮主编 / 湖北人民出版社 /

《厨师手册》孙炼,潘东潮,李继强主编 / 武汉大学出版社 /

《创新风味篇——鄂菜大系》刘念清,潘东潮主编/ 湖北人民出版社 /

《寺院素斋》鲁永超,潘东潮 主编 / 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

 

最新评论

小黑屋|手机版|94SY |

GMT+8, 2024-5-16 07:3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